当前位置:首页 > 住建要闻
煤城蜕变——“十三五”焦作城市建设回眸
发布时间:2020-12-18  阅读次数:16962

1995年来到焦作这个城市后,25年来,我亲身验证了焦作的城市发展历程,亲身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那是在1995年夏天,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焦作工作。初到焦作后,我感觉到焦作怎么和我家乡的县城一样呢:低矮的楼房、灰蒙蒙的天、狭窄的街道、路边脏兮兮的臭水沟、还有乱糟糟的交通。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感到焦作的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下,我市的城市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焦作以前是一个矿区,是一个煤城,在城市转型主要通过了“四条路径”:一是资源开发由地下转为地上,走综合开发之路;二是经济结构由“黑”变“绿”,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三是旅游发展由温冷变为火爆,走旅游旺市之路;四是废物利用由废变宝,走循环经济之路。通过“四条路径”的转型,焦作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焦作的城市地位从单纯的煤炭中心向区域经济中心转变,城市经济基础从以煤炭为单一主导的资源型经济向以多元主导的综合性现代工业城市转变,城市人口主体从以工矿职工为主体向以现代城市居民为主体转变,城市性质由原来的煤矿工业城市向综合性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等综合发展转变。

 

我深深感受到这中间的变化,我觉得焦作的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

 

 

在我初到焦作的时候,焦作最高的建筑是当时的腾飞宾馆,焦作只有这一栋高楼,老城区还有很多瓦房和筒子楼等老旧建筑,本世纪初,焦作根据“依托老城、开发新区,环形扩张,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在逐步改造老城区的同时,积极推进高新区的建设,新的市政府大楼、中心汽车站、河南理工大学等已完成向南的迁移,城市的发展空间明显打开。随后又建设了太极体育广场、海关大楼等一大批地标性的城市建筑。另外各个居民小区也是高楼林立,环境优雅,并且越来越智能化,人居环境有了翻天地覆的改变。最近政府又着手改造一些老旧小区,增加保温层,外墙重新装饰一新,还兴建了诸如老皮鞋厂文化一条街等特色街道,让焦作这座新兴城市既有历史的古韵,也有新时代的新潮。

 

 

交通越来越便利

 

 

以前的焦作最多也就是双向2车道,拥挤不堪。焦作市政府逐步改造拓宽了东环路、西环路、塔南路等城市交通干道,现在的焦作现在民主路南北长达10.5公里,迎宾路长达8公里,人民路东西直达修武博爱,新建最长的中原路长达17.6公里。通过各种主干道直达高速路口,通往全国各地,以前去一趟郑州需要坐大巴车3各小时左右,现在的高铁只需要半个小时,走高速也不过1个小时,交通的便利更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区黑臭水体河道整治工作

 

 

焦作位于山脚下,山中流淌出很多溪流,汇集成了小河,但是这些河道在九十年代都是臭水沟,各个工厂和居民生活污水也是无序的排放,造成焦作市水系生态的恶略,对城市形象抹黑。这些年来市政府一方面控制源头,截留污染源,将排污口引入污水处理厂。在完成截污管道工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河道环境,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区河道环境,我市开展了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市区的瓮涧河、群英河、普济河、新河都进行了全面的河道整治,完成河道开挖、岸线修复、引水补源、生态绿化建设。美丽的河道两岸加上清岸绿景成为焦作的一道特有的城市风景线。南水北调桥从城区穿过改善了焦作的水生态环境,以及各个南水北调桥、景观桥、倒虹吸等这都是在中原地区只有焦作市特有的城市形象。

 

 

城市绿化景观的改变

 

 

在我初到焦作的时候,周边的公园很少,只有人民公园和月季公园。随着焦作市由资源型城市向旅游产业的转型,我们的云台山景区已经成为河南旅游的地标,其他的神农山、青龙峡也是游客如织。这些景区也推出了针对焦作市民的年卡,让大家节假日随时都能欣赏到5A级景区。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神指引下,焦作市政府加大了城市绿化建设,继龙源胡公园之后,又建设了缝山针公园、黎明脚步公园、南水北调公园、城东公园和大沙河公园,我们去游玩的地方越来越多,城市的绿色和景观越来越多。以前焦作灰蒙蒙的天转变成了蓝天白云,以前灰色城市现在也显得鲜亮多彩。每当夜幕降临,各条市政道路的路灯闪亮,加上每个建筑的亮化工程,焦作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豫北大地。

 

   时间像一个魔方,不停地转动中,我们的焦作已经天翻地覆的改变,我越来越爱这座城市,我也愿为焦作的腾飞发展贡献我所有的力量。

 

来源: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董平艳 报道


 

信息来源:焦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版权所有 河南省焦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地址:焦作市站前路88号   电话:0391-3557200
传真:0391-3557211   邮箱: 3557200@163.com
网站标识码 4108000020   豫ICP备10205944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