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节水型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以“河湖畅通、生态健康、宜居宜游、人水和谐”为目标,以“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为手段,致力探索“节约用水、循环水系、河湖连通、多源共济”的治水之路。

焦作市结合南水北调、大沙河等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按照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并举,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并重,着力鼓励、引导、推进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等公共事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和保护,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初步形成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六水融合”润山阳的战略格局。
一组数据为证
2019年,焦作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降到12.57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23.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到8.4%;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8%;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12.24%;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为99.34升/人・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城区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节水器具普及率100%;特种用水行业用水计量收费率100%。

坚持规划引领,把节水型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目标。作为豫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焦作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提出了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道路。
焦作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蓄引结合、河湖连通、多源联调”的水资源新配置战略,强化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强调了未来焦作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的科学用水模式,通过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全面节约,促进区域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焦作市水利局编制了《焦作市节约用水规划》,指导全市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节水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强化工作部署,全面落实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任务分工。焦作市出台了《焦作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专门成立了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节水型城市创建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考核等工作。同时明确了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要求各单位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台账,逐项分解考核指标,将工作任务和创建目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对于工作不力、进度迟缓、目标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
健全机构职能,进一步夯实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基础。在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中,焦作市坚持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作为辅助补充予以综合推进。健全了节水管理体制,完善水资源价格机制,用活节水资金引导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有序推进。
近两年,焦作市政府投入城市节水专项资金四千余万元,为节水技术改造和节水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通过节水示范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单位用水效率,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推动效应,节水型城市创建已转变为全民共同建设的普遍行为。

完善制度体系,为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提供法律保障。焦作市先后出台了《焦作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焦作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焦作市水利局关于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多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了焦作市城市水资源配置、供水、用水、节水、排水、保护水等水资源有关的法律责任,规范了行业管理,做到了依法供水,依法用水,依法节水,依法保护水。
坚持开源节流,坚持保护水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和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为保障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焦作市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开辟新水源增加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发水源,合理利用地表水,主动封闭自备井,压采保护地下水,全方位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工作。
焦作市通过引黄入焦、引沁入焦和引丹入焦工程引来了过境水,使焦作市区、博爱、修武形成了生态水网。与此同时,通过引水入城,聚水润城,实现了“内部大循环”;通过蓄引结合,河湖连通,实现了“外部大连通”,将天上水、过境水送入城区水系。目前,焦作市基本实现了城市供水“地表水全覆盖”用水目标,城市生态水网面积达214平方公里。

严格用水管理,不断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多年来,焦作市始终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作为推进计划用水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明确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行为;严格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规范化开展计划用水管理工作;积极推广节水器具,杜绝淘汰用水器具在售,为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市节水创建良好氛围。在节水宣传上,焦作市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为主对象,从小学教育入手,创新宣传方式,联合多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有创新、有影响、有成果的水情教育进校园、进企业活动,通过学生手抄报、节水教育进课堂活动等活动,形成学生带动家长、共建节水型城市的良好氛围,不断扩大节水宣传声势和影响力,提升全民节水意识。
坚持全面推广,全方位推动我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焦作市在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中,坚持以创建节水型单位为主导,通过树立先进,示范引导,企业创建,高校引领,强化小区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节水型单位54个,节水型单位覆盖率达到了48.38%;节水型企业覆盖率达到38%以上。节水型居民小区23个,共计2.9万余户,占全市居民总户数12.24%。

值得一提的是,焦作市还大力开发利用非常规水,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产业政策、资金扶持、价格制定以及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了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的扶持力度,鼓励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焦作市自2016年6月成功申报全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以来,根据《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结合焦作特有的“北部山地、中部岗坡地、南部平原洼地”、南北高差200米的地貌特征,水系“三横六纵”、河网密布、南水北调总干渠穿城而过的地理特征,综合考虑市区用地分类、地表径流特征、土壤渗透特征、地下水位分布情况,划定汇水分区,确定城市各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均高于70%;制定以“系统整治、流域谋划”为主,构建城区海绵大骨架;划定海绵建设试点区,坚持“目标导向、总体管控、抓大促小”工作思路,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严格落实渗、滞、蓄、净、用、排的雨洪标准,充分体现“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基本原则,从而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同时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以保障海绵城市建设顺利开展。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下一步,焦作市仍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十条”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准确把握节水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增强水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举措,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与政府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协调统一发展的科学体系,采取各种有效、可用之措施,全方位确保节水工作的压实推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把焦作市打造成一个“青山相拥、绿水环绕、人水和谐”的大美焦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争当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